2017年,江苏南京,一场家庭遗产纠纷闹上了法庭。年迈的蒋德珍将继女李小萍告上法庭,理由是亡夫留下的房产、6.4万元存款和14万元抚恤金,都被李小萍“霸占”,她分文未得。
然而在法庭上,李小萍却拿出一份协议,称蒋德珍在与父亲结婚前,就已自愿放弃继承权。双方各执一词,谁在说真话,一时间扑朔迷离。
遗产纠纷的起因
2017年2月,李小萍的父亲李长其去世。作为亲生女儿,她料理了父亲的后事,并整理遗产。李长其生前是公职人员,留下了房子、存款和抚恤金。按规定,蒋德珍作为妻子也有继承权。但李小萍与她关系紧张,自葬礼起几乎没与她沟通。蒋德珍担心李小萍独吞遗产,频繁打电话、发信息索要分配。李小萍更是气愤,觉得继母急着要钱,有“图财”的嫌疑。
展开剩余78%矛盾逐渐升级。蒋德珍提出只要平分抚恤金,存款和房子不计较,但李小萍态度强硬,拒绝妥协。最终,蒋德珍把继女告上了法庭。
协议之争
在庭审中,李小萍拿出一份十多年前的协议。内容显示:蒋德珍在与李长其结婚前,明确放弃遗产继承权。蒋德珍看到后立刻否认,坚称自己没见过这份打印件协议,表示她签过的是手写版,而且内容只涉及“房产”,并非所有遗产。
代书人叶家河出庭作证,确认2006年确实曾为两人手写过协议,其中写明蒋德珍婚后经济独立,李长其需继续支付工资,而蒋德珍放弃继承权。但由于原件已不在,且协议存在版本差异,真伪难以查清。
积怨背后的家庭矛盾
事情追溯到更早。蒋德珍原本是李长其的保姆,照顾他多年后两人渐生情愫,最终结婚。李小萍始终认为蒋德珍别有用心,担心她贪图父亲的退休金。双方关系早已紧张,矛盾不断加深,最终在遗产问题上彻底爆发。
法院调解
法院审理后认为,李小萍提供的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,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分割。但考虑到两人积怨颇深,直接判决可能进一步恶化关系,因此先尝试调解。
起初,双方差距过大:李小萍只愿意分5万,而蒋德珍一方坚持不少于15万。调解陷入僵局。后来,法院多次上门做工作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最终,两人勉强达成一致:蒋德珍放弃房产,由李小萍一次性支付11.5万元给她。至此,纠纷落下帷幕。
尾声
这起遗产纠纷的核心,其实并非金钱,而是家庭关系的裂痕。李小萍担心父亲被“算计”,蒋德珍则觉得自己多年付出被忽视。如果三人能在生前更多沟通,或许矛盾不会演变至法庭。
遗产最终分割有了结果,但两人之间的心结能否解开,才是最难的考验。正如法院所言:钱财再重要,也比不上家和万事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