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西施到天津女首富:张荣华与张祥青的励志与慈善故事
灾难无情,人间有爱。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近年来,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无数充满正能量的感人故事。回顾2020年新冠疫情,全国人民齐心协力,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,积极伸出援手。其中,一位女企业家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她就是天津荣程集团董事长——张荣华。
她曾是中国捐款最多的女企业家之一。疫情期间,她豪爽地捐出1亿元支援武汉。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,她与丈夫张祥青同样慷慨解囊,捐出整整1亿元。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1亿元已经是天文数字,就连身价千亿的李嘉诚、李兆基,也只是各自捐出1亿。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这位“女首富”最初竟是从卖豆腐起家的。
展开剩余84%从豆腐摊到“万元户”
张荣华和张祥青都出生于1969年,却命运迥然不同。张祥青幼年丧母,父亲也早逝,童年饱受磨难。他由大哥抚养长大,生活拮据,但他懂事能干,从小便通过拾荒补贴家用。中学毕业后,他进入唐山的一家钢铁厂工作,并在这里遇见了未来的妻子张荣华。
相比之下,张荣华的家庭条件要优越得多。她家里早早买得起缝纫机、电冰箱和自行车,在当时已属富裕。18岁时,张荣华亭亭玉立,落落大方。父亲替她相看对象,最终选中了那个命运坎坷却心地善良的青年——张祥青。他郑重告诉女儿:“找丈夫,不要只看外表,要看人品和善良。”于是,1988年12月13日,两人正式结为夫妻,搬进唐山丰南的一处老宅安家。新婚之际,张祥青亲手种下两棵柿子树,见证他们的爱情与奋斗。
为了创业,张祥青决定学习制作豆腐。虽然卖豆腐是出了名的辛苦,但他不怕劳累。夫妻俩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,赶在天亮前摆摊。起初,张祥青舍不得让妻子干粗活,可张荣华却毫不娇气,与丈夫一同劳作。他们钻研工艺,精益求精,终于让“张家豆腐”口感独特、远近闻名。凭着质量好、价格实惠,他们迅速积累了财富,成为令人羡慕的“万元户”。
转战钢铁,跌倒再崛起
不久后,张祥青敏锐地察觉到废钢生意的机会,决定转行。他拿出1万元积蓄,又借了8000元投入其中。然而由于缺乏经验,这笔钱很快打了水漂,让他意志消沉。张荣华却坚定地鼓励丈夫:“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你穷,我陪你东山再起;你富,我陪你君临天下。”正是妻子的支持,让张祥青重拾信心。他刻苦钻研,逐渐掌握了钢铁行业的门道。
1992年,他终于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钢铁厂,企业一步步做大,最终发展成集团。夫妻二人也由此跻身富豪行列。
慈善之路:从治河到抗疫
张祥青从未忘记自己走过的苦日子。他常说:“社会给了我机会,我要回馈社会。”2002年,他拿出230万元治理家乡煤河,让污浊的河流重现清澈,并捐建了“祥青桥”“荣华桥”。2003年SARS来袭,他带领数千员工积极抗疫,向卫生部门捐款数十万元。2008年汶川地震,他与妻子捐出1亿元,震动全国。
遗憾的是,2014年,张祥青因心脏病骤然离世,年仅45岁,留下了价值45亿元的庞大家业。从此,荣程集团的重任落在张荣华肩上。她不负众望,带领企业创造了600亿营收的辉煌业绩。疫情期间,她再次捐出1亿元支援武汉。如果张祥青泉下有知,必定会为她感到骄傲。
爱与坚守
至今,张荣华和家人在慈善事业上的累计投入已高达6.5亿元,鲜有人知。成为天津女首富后,她选择退居幕后,把集团交给女儿张君婷打理,自己则回到唐山的老宅生活。那院子里,两棵30多年前种下的柿子树已枝繁叶茂,默默见证着这段传奇人生。
尾声
张荣华与张祥青的故事告诉我们:财富的真正价值,不仅在于创造物质,更在于回馈社会、温暖人心。正如那句老话所说: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”用善意去影响别人,不仅能充实自己的人生,也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